欢迎登录山东农业大学

招生热线:0538-8242206,8248806

山农动态
山东省大麦产业科技创新座谈会在我校召开
供稿单位:郭海涵 发布日期:2025-04-07

山农融媒4月7日讯 近日,山东省大麦产业科技创新座谈会在我校召开,国际著名大麦分子育种专家、我校特聘教授李承道院士和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郭刚刚研究员出席活动,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勇主持会议,与会专家围绕产业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大麦遗传改良与科技攻关方向,以及下一步如何全方位开展大麦产业相关领域的工作进行深入交流。


座谈会上,王勇介绍了山东农业大学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了围绕建设作物学一流学科取得的最新进展,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建设情况。他说,山东农业大学在大麦遗传育种方面先后选育出早熟3号、鲁啤大麦1号、黔鲁1号和山农4号等5个优质高产啤酒大麦新品种,多个团队正在开展大麦雄性不育基因挖掘利用和大麦种质抗病、耐盐碱种质资源筛选、培育等工作,希望通过此次会议的召开,为大麦遗传改良与技术攻关等重点工作谋求新的创新发展思路。

李承道根据大麦生长特性和加工需求,对如何推动大麦产业科技创新提出新的思路和独到的见解,他表示,要以市场为导向,紧密结合啤酒企业和畜牧业开展大麦全产业链发展,促进大麦产业高质量发展。郭刚刚从全国大麦产业布局分析了山东省开展大麦产业的优势、潜力和关键突破点,他建议,大麦产业发展加强国际合作,抢抓机遇,结合山东农业大学建设的盐碱地综合利用研究生创新学院,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大麦产业基地建设,多渠道争取政策和资源,推陈出新,加强与产业化龙头企业联合研发,加快新资源、新品种、新产品等成果产出。学校有关部门从不同角度分析我校大麦产业科技创新有关情况,并表示协同多部门、多方面资源给予全方位支持。

据了解,大麦作为二倍体,是麦类作物基因挖掘和分子机制研究的理想模式材料,其具有耐瘠薄、抗盐等特性,是提升边际土壤、盐碱地产能的重要作物;大麦是啤酒生产的主要原料,而我国大麦进口依赖度高达‌93%‌,2024年大麦进口1424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通过大麦产业科技创新,带动啤酒、畜牧、加工等产业深度融合,对保障粮食安全、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科技处、科教站园中心、社会合作与成果转化处、农学院和小麦产业研究院相关负责人、教师和研究生代表参加。